查看原文
其他

柏辽兹的贡献是什么丨《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穆蒂讲解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Music can only be expressed,not to described。

“音乐只能表现,不能描述。”

——柏辽兹生平简介与创作风格介绍

 

     柏辽兹生平:法国著名作曲家。1803年12月11日,柏辽兹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的医生家里,小时家住乡下,农村的生活给他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他自幼并未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只是喜爱吹笛子和弹奏六弦琴。柏辽兹最早接触的是教堂音乐,但教堂音乐那种宏伟的气派和极其深厚的表情力量深深地打动了他。1821年,柏辽兹尊从父命去巴黎学医,但他对医学殊无兴趣,最后还是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以与家庭脱离关系为代价,毅然离开医学院于1826年考进了巴黎音乐学院并受教于曾为法国大革命谱写过不少作品的勒须尔。更为吸引他的是当时集中在巴黎的国内外进步知识分子,如雨果、巴尔扎克、海涅、乔治·桑,他尤其喜读魏吉尔的诗和听赏李斯特、帕格尼尼和肖邦等人的作品。 


    1830年对柏辽兹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一年,正是这一年,巴黎发生了三起轰动欧洲的革命,一场政治革命把路易·菲立浦推上了法兰西"平民皇帝"的王位,一场文学与戏剧的革命,成功地演出了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把雨果推上了法兰西的精神王位;再就是《幻想交响曲》的演出成功引起了一场音乐革命,确立了柏辽兹作为法国激进的浪漫主义乐派之父的地位。正是在这一年,柏辽兹获得了巴黎音乐学院的罗马大奖,但获奖作品叫《莎丹那怕尔》,大合唱并不代表柏辽兹的创作风格,这是他为了得奖而迎合保守的学院派准则创作的。真正代表柏辽兹风格的是这年春天演出的《幻想交响曲》,它标志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响乐的革新。不过,据说巴黎音乐学院的这次评奖是在革命炮火下进行的,当柏辽兹领到奖走出校门时,卢浮宫已被革命军占领,他当即加入了起义者的行列,为《马赛曲》配器,还将它献给"一切有一条声带、有一颗心在跳动和有热血在血管中流淌的人"。从此,柏辽兹和革命时期的群众音乐有了密切联系,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面向人民的机会,他经常参加或组织群众性的音乐活动。1832年,柏辽兹从意大利留学回到巴黎,他在意大利以及1845年在德国和奥地利都接触了当地的风土文化和民间诗歌、民间音乐,对他后来的创作起到一定影响。这一时期开始了他创作上的旺盛时期,1834年他完成了第二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提琴与乐队),1839年写完了第三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独唱、合唱与乐队),1840年完成了第四交响曲《送葬与凯旋交响曲》等许多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品。 

    柏辽兹作品的主导方面是他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和对革命的炽热感情。当然对柏辽兹来说,理想和生活的前途毕竟是渺茫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怀疑、愤慨以及对黑暗的揭露和讽刺。赫克托·路易·柏辽兹是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浪漫派作曲家和优秀的指挥家之一,他在评论工作中也显露出卓越的才华。但是,柏辽兹的一生是在物质生活困难和精神上极为悲惨中度过的。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没有哪位音乐家的命运比柏辽兹更为悲惨了!社会的冷漠残酷地摧残着柏辽兹以及他的艺术创作。他不得不进行一种艰苦的生存斗争,他必须亲自筹划自己的音乐会而进行商务谈判,他必须为报纸副刊写杂文和评论文章来补充他微薄的、不定时的收入,他须忍受逼人最甚的金钱的苦痛。柏辽兹说:“有一天夜里,我在梦中听到一首交响乐,当我第二天早晨醒来,我还记得它的第一主题,我很想把它记录下来,但我一考虑:如果我把这个主题写下来,它会使我激动地要把整个交响乐作完,那么,我就无空再写什么副刊杂文了,我的收入就会减少,而且写完之后,我就得找人抄写这首交响乐的乐谱,这样我将会负上1200法郎的债;……我还会举行一次音乐会演出,它的收入不够开销的一半,那么,我将丧失掉我根本没有的、无法筹措我可怜的病妻必要的东西以及儿子的膳食费和我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因而我克服了它的诱惑,我一再强迫自己将它忘掉,第二天早上,对于这首交响乐的记忆就让它永远地消失了。



     “当时的社会矛盾,在法国比任何其它地方都更为尖锐,艺术家的困苦和孤寂也更加悲惨!有一次,柏辽兹曾这样写过:"我感到我要大叫,为了拯救自己而大叫,哦,残酷的病(我把这种病叫做道德的、神经的、虚构的、一切人们都可能有的孤立病)总有一天它少不了要把我弄死。……" 柏辽兹深刻地感到一个事实,如果说梅特涅反动政权在奥地利将舒伯特(Schubert)禁锢在一幅冬天严酷的图景里,那么柏辽兹的外界在他心目中就好像是一个住满魔鬼的地狱。柏辽兹曾有一度怀疑过他对革命的信仰,并丧失了赢得这场斗争的信心,他和革命人民的关系疏远了,过分沉溺于宗教信仰中去寻找出路。然而柏辽兹在本质上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尽管他此时已不再表现斗争的欢乐与胜利的信心,但他没有给自己的孤寂披上神化的外衣,也没有陷入悲观厌世和绝望,他对生活始终抱着积极的态度,他对“命运”一直在进行着斗争。

    柏辽兹的经济状况在1838年前一直很糟糕,虽然也获得罗马大奖,以及受法国政府邀约创作《纪念亡灵大弥撒》(安魂曲)这样的肯定,但是他的大部分作品并没有为他带来足够的收入。他不得不靠撰写大量的音乐评论来增加收入,尽管他本人表示对这项工作很厌恶,而且他评论的大多数作品也没有很大的价值,但是他的音乐评论却极为精彩。直到1838年帕格尼尼为《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赠予柏辽兹两万金法郎(实际上帕格尼尼从未亲自演出过这部作品),柏辽兹才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贫困。柏辽兹的作品在他生前在法国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天谴》1846年在巴黎首演失败,《感恩赞》创作出来后五年无人问津,他极其重视的《特洛伊人》几经修改,甚至为了避免结构过于庞大不被接受,而被他拆分成两个部分之后,仍然在1863年上演第二部分后遭到了失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柏辽兹在国外受到多得多的重视,特别是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崇拜以及对他的创作的研究和发展。柏辽兹终身保持着与门德尔松,舒曼,李斯特,瓦格纳,帕格尼尼的私人友谊。从1842年开始,柏辽兹长期旅居欧洲各国,先后在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英国和奥地利等国奔波,他既搞音乐创作,又当新闻记者,也曾先后担任伦敦歌剧院和新兴爱乐乐团的指挥。直至1868年还负病前往摩纳哥和突尼斯两地演出。柏辽兹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但他的一生却是在贫困饥寒中度过的,老年时又不幸丧妻丧子,重重打击使柏辽兹陷入了精神崩溃,他烧毁了自己的大部分手稿和收藏品,只保留了门德尔松赠送给他的指挥棒和一把帕格尼尼送给他的吉他,最终于1869年3月8日去世,葬在巴黎蒙马特公墓他的两个妻子身旁。


柏辽兹的创作风格与影响 


    他在生前经常被批评为情感泛滥,乐曲效果过于复杂,事实上今天看来,正是柏辽兹开发了管弦乐团的丰富表现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门艺术的高度。虽然在柏辽兹去世一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主要关注他创作中“浪漫主义”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瓦格纳,也主要关注的是他风格中超前于时代的戏剧性力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乐队丰富的表现力,事实上,柏辽兹的创作受古典主义的影响非常深,他的作品曲式严谨,即使长如歌剧《特洛伊人》(五幕,全本演出近五个小时),仍然保持着紧凑的结构和呼应。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音乐学者们和指挥家们不断地指出,在柏辽兹丰满华丽的音响当中,永远不缺少典雅纯正的旋律和对于强大的戏剧性力量的控制,柏辽兹的风格充满诗意,他极富创造力,大大改革了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方式以及管弦乐队的编制和表现力,他的作品具有贝多芬式的辽阔刚健的气魄,复调写作技巧精熟,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他极其出色的配器法。柏辽兹对浪漫主义音乐影响深远,他的《幻想交响曲》指明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是后来的标题交响曲和交响诗的样板;柏辽兹喜欢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这也契合并影响着当时音乐家对于选材的偏好,他的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喜歌剧《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剧作,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劫罚》的灵感来自歌德,管弦乐序曲《海盗》,中提琴和乐队作品《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作品,歌剧《特洛伊人》根据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自撰脚本等等;柏辽兹写了一本经典著作《配器法》,被称为是这门艺术的第一本和最重要的一本专著;除了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之外,柏辽兹也创作散文和音乐评论,并且受到广泛的称赞。

    在柏辽兹的音乐遗产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乐。他写了四部交响曲,其它管弦乐作品也不少。理论方面他的《管弦乐配器法》很有影响。他的作品里,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同时又表现了他大胆的革新,创作了自己新型的交响曲即在交响曲的开头和每个乐章都加上标题(有时标题写得很详细),使音乐与文学更为接近,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的表现力更加具体而深刻,这就是常被人们称道的"标题交响乐"。柏辽兹以标题交响乐与古典交响乐相区别,强调音乐的标性内容,他认为标题是一种民主的要求,能使音乐得到普遍的理解。对他来说,没有内容,没有标题的音乐是不存在的。为此,他以进步的艺术思想对狭隘、庸俗的艺术见解进行斗争,以新颖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当时法国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复杂而矛盾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的"叛逆精神",他大胆地扩大了乐队的配备,使交响乐获得新的音色和乐队效果,并在旋律、和声上踏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柏辽兹一生致力于标题音乐创作,并创造“固定乐思”的创作手法。这一切,对日后欧洲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主要作品

管弦乐曲

1830年: 《幻想交响曲》作品号第十四

1831年: 《李尔王》(Le roi Lear),为管弦乐队所作的序曲

1834年: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Harold en Italie),以中提琴为主音的标题交响乐

1839年: 《罗密欧与茱丽叶》(Roméo et Juliette)为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团和管弦乐团所作的交响乐。

1840年: 《葬礼及凯旋大交响曲》(Grande Symphonie funèbre et triomphale)

1841年: 《梦幻随想曲》(Rêverie et caprice),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所作的浪漫曲

1843至1844年: 《罗马嘉年华》(Le Carnaval romain),序曲

歌剧及舞台作品

1834年—1837年 《本韦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

1846年《浮士德的天谴》,传奇音乐戏剧,原设定为演奏会音乐

1856年—1858年 《特洛伊人》

1860年—1862年 《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Béatrice et Bénédict)

合唱曲

1824年 《庄严弥撒》(Messe solennelle)

1827年 《莱利欧》(Lélio, ou Le retour àla vie)

1827年 《奥菲欧之死》(La Mort d’Orphée)

1828年 《艾米尼亚》(Herminie),康塔塔

1829年 《克利奥帕特拉之死》(La Mort de Cléopâtre)

1830年 《沙达纳帕之死》(Sardanapale)

1831年--1835年 《五月初五》(Le 5 mai),悼拿破仑皇帝驾崩之合唱曲

1837年《纪念亡灵大弥撒》或《安魂曲》(Grande Messe des morts ou Requiem)

1840年—1841年 《夏夜之歌》(Les Nuits d’été)

1849年—1851年 《伤感之歌》(Tristia)

1850年—1854年 《基督的童年》,宗教三部曲

1849年—1855年 《感恩赞》(Te Deum)








音乐之光将从9月中旬起,推出第二季《年轻人的音乐会》视频课程(共计13个主题,40期课程,每周更新2-3次,持续三个月)。咨询课程、购课用户进课程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除视频课程外,我们根据视频开发了辅助大家课后学习及阅读的随堂课件,包括:“课程概要、今日提问、伯恩斯坦如是说、涉及作品介绍、推荐阅读”等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消化课程内容。




我们将同时开设每日助教导读社群,每天都会有音乐学院专业助教对当日课程的核心问题、关键知识点以及所涉及作品进行答疑解惑,为用户提供相互探讨与结交朋友的空间。




「 从课程中你将获得什么? 」



「 购买须知 」


《年轻人的音乐会》系列课程系音乐之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音乐之光”)在美国原版课程的基础上配合伯恩斯坦百年诞辰纪念重新加入自主原创内容而产生。音乐之光对伦纳德·伯恩斯坦原版视频课件(两季累积60+40期)、盛宗亮老师视频导读(12期)等内容(以下简称“课程”)享有版权。课程的最终解释权归音乐之光所有。

  

购买本课程的用户,亦可同步关注微信公众号[音乐之光muselit],参与社群讨论。本课程为虚拟服务内容,订阅后不支持退订、转让,谢谢理解。订阅或付费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购课用户进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请您在课程使用学习过程中尊重音乐之光的版权,未经音乐之光授权,请您不得对于课程采取以下行为:

1.   通过下载、翻录等方式储存、剪辑上述课程;

2.   通过信息网络上传、刻录光碟等方式传播上述课程;

3.   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将上述课程用于商业目的;

4.   其他侵犯我司版权权益或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任何上述行为都将构成对音乐之光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有违反,音乐之光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